查看原文
其他

没想到这条新闻的价值超过了30亿!而这项技术的价值两年内要上百亿……

2017-01-10 眼镜先生 山西广播电视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42teqxt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先送大家一个福利:

这是今天太钢笔尖钢团队接受记者采访时书写的。



2017年1月10日太钢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攻破笔尖钢技术难关

 
        再说这个:       眼镜先生不炒股,所以,并没有想到这条中国造不出笔尖钢? 去年李克强总理出给太钢的这个道题破解了!灵感来自山西面……的微信文章竟然有网友因此挣了钱。当然那也没想到这条新闻为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带来了百分比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周一开盘,太钢不锈的股价是4元左右,昨天是一个涨停板,今天收盘是4.65元。也就是说在这条新闻刷屏的两天里,太钢不锈的股票市值增加了超过15%,算下来,260亿的规模下,这两天市值净增加超过30亿……


当然,这个功劳不能都算到全媒体传播上。但是,对于我们做媒体的来说,一辈子能碰到一次这样的机会其实很不容易呢。

股民眼里看到的是股价、市值,而在我们眼里看到的是点击和流量。

初步统计了一下,从1月7日起,本官微连续三天流量飙升


视频点击也井喷式增长


昨晚是300万的点击深夜突破了500万。而在其他平台可看到的一些数据有点吓人:


这是人民日报秒拍视频上传的我们的节目,单日点击量竟然是

2200多万!


昨天的热搜榜竟然P掉了众多娱乐新闻啊

在感叹一条好新闻在全媒体时代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之余,采制这条新闻的酸甜苦辣以及深更半夜点灯熬油制作那些短视频的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今天,和新闻中心联播组的几位主创聊起来感慨很多:

自己不是做财经专业报道的,也没想到过自己做一条新闻能有这么大社会反响,更没有想到这条爆炸性新闻的传播竟然在股市上掀起了几十个亿的动静。

同样的道理:作为创造新闻的太钢技术团队,他们应该不会是奔着这个市值去研发的——毕竟多出来的市值并没有进了他们的口袋甚至都不能说是完全进到了太钢的腰包,但是,有一点也是肯定的:

这项技术的突破,这次创新的实践几十个亿并不是他们实际的价值!


有科技界朋友说:一个科研项目的产生,比技术突破更难得的是经过实战考验和历练的团队——他们拥有了创新的持续力和研发的持久力,这个更厉害;

有产业界的朋友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创新,带来的利润创造持续能力肯定会超过研发过程的投入,而更可怕的是当这个品牌拥有不断创新品质的时候,这种创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无形价值恐怕是无法以量化的科研投入来计算的。

有一条消息正好佐证了我们的感慨:

    据悉,2016年在钢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太钢实现利润12.9亿元。其中,新优产品贡献率超过70%。除硅钢产品市场销售增长20.6%外,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罐箱行业用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取向硅钢分别比2015年增长36.7%、76%、200%、35.4%、51.3%和107%。2016年太钢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达70%以上。

      所以,当我们在以股价或者流量来评价这些创新的时候,或许我们已经低估了创新本身的价值。于是,蹭着这个太钢完成总理命题的热点,顺便为您推介一下山西2016的另一个创新——一种傲视未来的新材料成功实现了吨级量产的突破!

吨级量产?和动辄就是百万吨千万吨的煤炭钢铁企业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要是和克、克拉这些微计量单位比起来,吨就像天文数字!而山西科技创新完成的这个新材料的吨级高品质生产——石墨烯,是一个占领未来的新材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62wvex2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石墨烯,人们把它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有人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有人认为,它将会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中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也两次提及石墨烯,这种神奇的材料在山西已经实现吨级生产,品质领军世界。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从石墨上分离出一层晶体物质,它就是今天被称为“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7年,也就是在石墨烯问世后的第三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就已经开始石墨烯的研究。这是从天然石墨粉中生产出的石墨烯材料,如果把一个500毫升的矿泉水瓶装满石墨烯,它的重量仅有1.5克,相当于一枚5分硬币的重量。这是一个石墨烯样本,在显微镜下放大50万倍就可以看到它的形貌。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刘叶群:通过这个条纹我们可以数出来,它(的厚度)应该是在5层以下。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生物技术、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宁波196路公交车是目前世界上充电最快的纯电动车,它采用了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先进的超级电容,借助受电弓,只要1分钟就能充满电,续航里程增加6公里。这些大容量的超级电容器来自中车首席技术专家阮殿波的团队,这些黑色的结晶粉末是电容碳和石墨烯,它们是超级电容的新一代电极材料。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阮殿波:我们不同类型的产品都在用(山西)煤化所的材料在做测试,因为石墨烯材料的加入,可以提高20到30%的能量密度。


  同样重量的电容材料中,石墨烯的表面积最大,1克单层石墨烯有6个篮球场大小,这也使得超级电容器的储电量可以成倍增长。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阮殿波:(山西)煤化所这条(中试)线上做的石墨烯,2到4层的居多,它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山西煤化所在我们国家来讲,做碳材料绝对是No.1(第一)。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课题组组长 陈成猛:这个是30000倍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石墨烯)平均层数是3层左右,就相当于1个纳米左右的厚度。

  石墨烯研究的推进是山西煤化所的特色,也是煤炭大省山西抢滩产业高地的一支创新奇兵。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课题组组长 陈成猛:要在实验室里面,瓶瓶罐罐做一点,把品质做得很高,比表面积很大、纯度很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国内不下100家可以做出来,但我们和晋能的特色在于在中试(试验)的层面上。


  在太原小店基地,这条吨级石墨烯中试示范线上,可以稳定生产吨级石墨烯材料。2013年,作为太原市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煤化所与晋能集团合作,投资2000万开发石墨烯规模化生产技术。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大力:当时企业效益也不错,2012年还在煤炭黄金期,10年的末期就进行一些前期的技术布局,为下一步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新产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有了实验室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再加上企业资本的注入,石墨烯中试生产线在2013年启动了。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课题组组长 陈成猛:把实验室的科学问题去把它工业化,这里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比较多,这块需要我们双方一起来配合,需要科学家加工程师一起来做。


  从设备的选型、反应器的设计到质量的稳定性,这些无法在实验室模拟的问题在中试线上逐个攻克,正在为石墨烯产业化的未来打开一扇门。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大力:有些东西可以试,有些东西必须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试的时候,它的效率才会高。

  扎实的基础研究加一流的生产经验,山西的石墨烯产业化尽管只是小跑,但已经快人一步。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课题组组长 陈成猛:下一步我们产业化的话,那就是我们要把这个钥匙交到企业的手中,要把这个接力棒,以企业为主,我们要配合企业把这个产业化做出来。

  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大力:谁能在新兴行业里能够挖到第一桶金,那肯定是技术的持有者,这是不容置疑的。


  8年间,山西石墨烯材料已经在中车新能源、沙特工业基础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外200多家企业与研究机构推广应用,也促进了山西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两年内,中国石墨烯产业有望重新洗牌。到2018年,预计可达到100亿元,石墨烯产业将迎来应用爆发年。两个月前,一项关于石墨烯材料测定的国家标准立项在山西启动。而之前,由山西煤化所参与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标已经制定完成,正在报批中。标准就是话语权,山西的石墨烯已经踏入新兴材料产业的快速跑道。


作品主创团队:新闻中心 陈霞 吕胜春 李珊珊 宿展 赵卓璇 梁霞

新媒体制作:眼镜先生

尊重原创,转发请从署名开始!

推荐阅读

中国造不出笔尖钢?去年李克强总理出给太钢的这个道题破解了!灵感来自山西面……

今天,百万网友为太钢点赞、为山西喝彩,为中国加油!其实,这件事儿也很重要……

2016“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20位候选人揭晓!

厉害了!山西这三个城市要“升格”!多个地方要搭车!

山西答卷再获中央肯定!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又播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